學會職場生存法則,是工作之首要. 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不論從事哪種工作,總有一些為人處世的通用原則。一旦在這些問題上犯錯,就會掉進“黑洞”,危及職業(yè)前途。
不懂感恩
別人為你提供幫助的時候,向對方的努力表示感謝非常重要。當然,你可以當時就向對方表達謝意,也可以把對方的好意記在心里,指導自己未來的行為。例如,你請求別人幫忙進行社交推介,一定要讓聯(lián)系人知道最后的結果如何。不論你做什么,千萬不能請求他人為你牽線搭橋,卻在安排初次會面的時候犯錯誤。
帕姆•索西在擔任蒙哥馬利郡教育委員會(Literacy Council of Montgomery County)常務主任時,一位下屬的朋友游說她啟動一個新項目。項目將由那位下屬的朋友負責。索西回憶說:“我必須新增加一個崗位,還得想辦法解決這個崗位的工資問題。她確實在非常賣力地推介,搞得我不得不申請許可,還在原本就已經(jīng)很狹窄的辦公室里給她騰出了一塊地方。”
然而,兩個月不到,那位員工就放棄了這份“夢幻工作”。其實,早在幾個月之前,這個項目當時還在籌備,而索西也還沒有同意為她專門設立一個崗位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打算。這就是忘恩負義。
要尋找各種方式對同事的努力表示感謝,哪怕是通過一些間接的方法。高管教練米歇爾•弗里德曼就曾幫助一位客戶,將360度績效評估中的負面同級反饋變成個人成長和加深職場人際關系的一次機會。
弗里德曼回憶稱:“她把同事的反饋看成一次機會,用來對同事說:‘感謝你花時間填寫調(diào)查表,提出意見。我認真考慮過你說的話,希望能與你交流一下如何讓我們的合作更加融洽。’”
粗心大意
與技術有關的工作失誤恐怕能寫成一本厚書。比如最常見的是,在電子郵件中濫用“回復全部”,或者把電子郵件錯發(fā)給了不相關的人,因為郵件程序自動填充了一個錯誤的地址。
召開電話會議的時候,不要指望靜音鍵能夠掩蓋你在做其他事情的事實,也不能掩蓋你的冷嘲熱諷。就像政客們會假設麥克風始終處在開啟狀態(tài)一樣,你也應該提醒自己,任何電話通話都是雙向的,盡量避免低聲發(fā)牢騷。
如果一小組參會人員計劃在電話會議結束之后繼續(xù)交流,一定要斷開連接,然后重新發(fā)起一次通話,以免無意當中被其他人偷聽。首先,要確保自己清楚參與討論的都有誰。硅谷獵頭、《職場登頂戰(zhàn)略》(Getting to the Top: Strategies for Career Success)一書的作者凱瑟琳•烏爾里克說:“如果是在參加虛擬電話會議,目的是匯報一個大型項目的情況和明確接下來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不知道與會人員都有誰的情況下,不要指責某個人的糟糕表現(xiàn)。”
最好不要事事依靠電子郵件:要愿意拿起電話,或者親自拜訪,這樣才能建立起更穩(wěn)固的關系。
一定要理解同事和客戶如何看待你對科技的使用。高管培訓公司Next Step Partners的培訓師邁克爾•梅爾徹認為:“比如說,你正在與某人見面。這時,你的電話響了,你看了一眼。凡是30歲以上的人對此肯定會出現(xiàn)非常顯著的負面反應。而且對方會根據(jù)自己的標準對你進行評判。而當今的天下依然是“老家伙們”主導的世界,所以一個小動作都會成為你自己的絆腳石。”
無視別人
糟糕的職場傾聽者不在少數(shù)。許多人在開會和打電話的時候喋喋不休,根本沒有考慮其他人的觀點,或者根本注意不到他們的信息被當作了耳旁風。不要做這樣的人。
梅爾徹解釋說:“之所以說這種做法有問題,是因為這是一種失衡的對話。別人會認為你沒有自知之明。”
此外,你應該認清公司內(nèi)部的勢力范圍。不要對同事說某個人的壞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每個人幕后效忠于誰。要清楚官方和非官方的組織結構,這樣你才不會像哥們一樣對老板說話,也不會像對待上司一樣對待與自己同級的同事。
《初為領導者》(First-Time Leader)一書的作者喬治•布拉特認為:“像對待同事一樣對待老板是一種失禮的行為。而像對待下屬一樣對待同事同樣如此。”例如,如果你領導的團隊中,有人并不是你的直接下屬,他們與你級別相同;你不能指望對他們指手畫腳。相反,你要通過設定共同的目標,贏得他們的配合。
布拉特建議:“如果有人向你介紹團隊中的成員情況,要問一下這些人的上司是誰,也要問一下他們暗中向誰匯報工作。”例如,一家公司的新任總裁技術上負責營銷與業(yè)務開發(fā),可結果這家業(yè)務開發(fā)部門的負責人卻是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同時也是另外一名創(chuàng)始人、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的好朋友
布拉特說:“如果你的下屬中有一位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那他就是你的老板!”
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即便是用很不起眼的方式。如果你邀請別人進行一次社交會面,之前一定要充分調(diào)查一下對方和他的公司,針對會話內(nèi)容制定一個議程,至少要打個腹稿。
妄自尊大
將自己的成就與同事和高層分享,這么做對于我們獲得認可非常重要。但你的做法是否得當就在一線之間,原則是,永遠不要夸大其詞,也不要搶走團隊的功勞。
這種平衡同樣適用于人際交往。幫你找到工作或更深入了解一個行業(yè)的快樂不足以維持長期的交往或導師關系。要尋找機會報答自己的商業(yè)關系戶,就算是從很小的或者不相干的方面給出回報也可以。
“深諳人情世故的人都知道,人際交往必須互惠互利。你幫助了別人,別人總能找到辦法回報你,”弗里德曼表示。“可能完全不著痕跡。比如你的孩子要去參加野營,而你曾經(jīng)幫過的人恰好在負責看管營地。每個人都能不動聲色地為別人提供方便。”
永遠不要用“不值得去做”作為拒絕一個項目或一項工作的理由。
梅爾徹說:“要么接受,要么直接拒絕。我聽說有年輕人在被要求接受某項任務時會說:‘我認為這項任務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我的才能。’不要這么說。你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項任務,而不是你認為自己喜歡做的部分。主觀的權利意識在很短時間內(nèi)就能毀掉一個人的聲譽。”
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轉載:http://santuchuan.cn/zixun_detail/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