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理性的經營者與營銷官,請盯緊效果的動態(tài)轉化
作者:鄧超明,13年營銷實戰(zhàn)經驗,知名數字營銷公司贏道顧問創(chuàng)始人,消費金融+新零售營銷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官,《網絡整合營銷實戰(zhàn)手記》暢銷書作者
在90%以上快速成長的企業(yè)圈里,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主持營銷大局的角色們,大多喜歡花錢,花得痛快淋漓,最后弄砸了的情況也很常見。懂得如何花錢的營銷官,卻少得可憐。
1
別以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剩下的那10%,橫刀躍馬的同時,卻是比較懂得節(jié)制的能人,會做大手筆投放,也會搞飽和打擊,但他們眼睛里的余光,會盯著企業(yè)收入的增長變化,甚至還會考慮到利潤多寡,這樣的營銷官已經跳出了純粹的營銷版圖,格局相對比較大,步子也會穩(wěn)健一些,在未來的日子,他很可能上升到某些企業(yè)的掌舵者。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也是一個浮躁的市場,充滿信心滿滿、激情澎湃,但又焦慮的從業(yè)者。前兩年的補貼大戰(zhàn)讓營銷領域的浮躁連續(xù)經歷小高潮,團購補貼、打車補貼、外賣補貼,還有最近的共享單車補貼,跟目前北上深的房價一樣,呼嘯而來,襲卷一切。
早些年的時候,價格屠夫一度橫行,單從戰(zhàn)術的角度講,這沒有錯,但它確實破壞了當時的產業(yè)營銷生態(tài),很難稱得上是理性之舉。獲利一時,卻并不能打好持久戰(zhàn),典型如奧克斯、長虹等曾經笑傲江湖的雄主,如今滑落到第二陣線,偶爾發(fā)動的反擊戰(zhàn),鋒芒也不夠強悍,至少最近五年里,都沒有贏過一場翻身仗。
2
千團大戰(zhàn)的時候,也是多少英雄指點江山,后來引得江湖滿是風雨的24券,也曾豪擲億級規(guī)模的資金,廣招天下英杰,布點、攻城、搶糧,卻忽略了后院埋藏了矛盾的火種。如果是一個理性的企業(yè)經營者,他應該會重新琢磨策略的可行性。
這比起滴滴、uber、易到等逐鹿者之間的戰(zhàn)爭,也許算不了什么。但結局都差不多,用補貼這種簡單粗暴卻有效的辦法,把資金實力弱小者擠出去,最后剩下前兩名,搞合并,就這樣壟斷了一個細分市場,補貼從此消失,曾經的參與者似乎從未出現過。在最后的勝利者身上,你很難從中吸取到多少有價值的營養(yǎng)。
想到去年五谷道場偃旗息鼓的消息,這家企業(yè)據說易手后投入1個億重振旗鼓,但作為一名消費者,幾乎沒有看到這1個億冒的泡。這背后的原因估計眾多,至少有一條肯定是存在的:對投入產出比與效果的動態(tài)轉化,*是忽略了。
3
有人會質疑:小打小鬧,難成大器。過于穩(wěn)健,會錯失良機。再者,大多數業(yè)務領域都必須走規(guī)模經濟路線,搶占前三強,甚至第一的壟斷地位,否則機會窗口只會越來越小。這個觀點很有依據,正確。
我的觀察也佐證了這一點,凡是資本力量攪局相當嚴重的市場,參與者幾番交鋒后,格局很快就會浮出水面,跟不上前兩名的,甚至不是前三名,掉隊的命運很快到來。而一些非常傳統(tǒng)的行業(yè),比如涂料、陶瓷、地板、家具、農產品等等,做到前10強,都有你“翻身把家當”的機會。
做到這一點,至少有兩條市場化的道路,一種是有能力整合足夠多的資金,比如滴滴、京東、美團等。但具備這種能力的操盤手,真的不對,甚至是鳳毛麟角,作為一名創(chuàng)業(yè)者或者成長型企業(yè)的掌舵者、營銷官,完全沒必要向他們看齊,你真正應該做好的,是第二種策略:用好產品策略與營銷策略,盯緊投入產出比與效果的動態(tài)轉化。
4
對待華為手機業(yè)務,任正非表示利潤才是根本的,光看這個觀點,可能會爆露出很多問題,比如唯利潤論,是不是就忽略了產品為王?是不是會忽略打造匠品,粗制濫造?事實上,你看華為,專利年年都排在前幾名,從來沒有丟掉過產品這一陣地。不過他在用好產品策略的基礎上,盯緊了投入產出與效果轉化這個核心。
問題來了,應該如何盯緊投入產出與效果的動態(tài)轉化?我覺得企業(yè)要有兩條生產線,一條是產品的生線產,有品控。另一條是銷售的生產線,有評估。這個評估不是放到每個月、每個季度,甚至拖成了半年、一年,而是按天評估,按項目評估,按活動評估。
營銷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鏈條,一個方向是運營鏈,從調研、分析,到策劃、方案、討論、定稿,到后面的執(zhí)行。另一個方向是渠道鏈,線上線下,獨立店、專賣店、加盟店、直營店、店中店、社區(qū)店等等,每個鏈條應該配備動態(tài)的營銷效果轉化與評估系統(tǒng)。
這樣的一套評估系統(tǒng),它至少涉及到30多個指標,大的指標如信息投放量、傳播量、曝光量、閱讀量(觀看量)、企業(yè)自媒體粉絲量、互動量、反饋量、咨詢量、交易量、復購率等,小的指標如搜索排名關鍵詞數量、新聞報道量、微博粉絲量、微博活躍度、公眾號閱讀量、公眾號粉絲量、公眾號咨詢量、官網訪問量(PV)、注冊會員量、網店訪問量(PV)、店面顧客單、網絡訂單量、店面訂單量等,而這些指標,又要按時間、按實體店、按網店等多個維度,展開立體分析。
如果每天有這樣一份數據表格,呈現在營銷官的面前,能夠動態(tài)地掌握哪些渠道最有效、哪些方式貢獻了價值,那么,我們就可能用千萬級的投入打出億級的效果,即使在資金量優(yōu)勢不足的情況下,也可能在對決中多幾分勝算。
新零售的紅利窗口期,預計至少有幾年時間,這是優(yōu)化我們的傳統(tǒng)營銷觀念、改變固有營銷思維的大好時機,拜倫說:“一滴墨水,可以喚起千百萬人的思想。”這何嘗不是他言下的那滴墨水!
鄧超明簡介:知名數字營銷公司贏道顧問創(chuàng)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xié)會消費金融專委會副秘書長、消費金融營銷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官、首席營銷專家,北京寒煙牧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新零售營銷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官,12年營銷實戰(zhàn)經驗,主持參與過100多家大中型實業(yè)與金融企業(yè)、累計400多起營銷實操項目,出版有《贏道: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的28條戒律》《網絡整合營銷實戰(zhàn)兵法》《網絡整合營銷實戰(zhàn)手記》《網絡整合營銷實戰(zhàn)手記讓營銷卓有成效》等多本專著。
轉載:http://santuchuan.cn/zixun_detail/2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