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成就他人。在我看來,上下級不是誰管誰的關系,而是誰幫誰的關系。相比之下,管理者更多的是要賦能,要重視培養(yǎng)員工,也要為下屬提供資源和知識的支持,為員工提供幫助。很多企業(yè)或者管理者不愿意培養(yǎng)人,因為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管理者必須要認識到,招聘員工時,他的能力可以匹配上業(yè)務的發(fā)展,但業(yè)務是變化的。如果不提高人的能力,那么他們遲早跟不上。有一些管理者信奉金錢能夠買來人才,當人能力跟不上就汰換,這樣是無法沉淀企業(yè)文化的。而且公司里都是新人,那么誰還會留下來,金錢可以買來人才,但留不住人才。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培養(yǎng)人。正如上述所說,管理是誰幫誰的關系,那么,員工為什么接受你的幫助?當你輔導一個員工,
1、員工要有被輔導的意愿。因此管理者必須識人心,懂人性,人心是流動的,永遠會變,但人性是趨利避害的,有境界的管理者總是會真正的關心員工,去關心員工的需求。如果管理者不關心員工的需求,那么員工也不會關心管理者的目標。管理者是公司的轉換器,而不是傳聲筒。每個管理者要把公司的方向變成你的方向。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方向變成員工的目標。只有將個人的目標和團隊的目標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大家團結在一起,從而激活組織。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以結果為導向,不能拿到結果的團隊就一定不會是一支好團隊。所以必須帶領大家達成目標,能拿到結果,讓大家堅定信心。
2、很多管理者會陷入誤區(qū),他們看見員工完不成某一項任務,為了提高效率,就會告訴員工,你們放著我來,這是超過限度的以身作則??墒沁@么做,到最后你會發(fā)現自己成為了下屬的一雙手。的確幫下屬會更有效率,但上司幫助下屬做事,員工永遠得不到成長,未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永遠需要向你求助。這里就體現出了管理是誰幫誰幫,必須正確幫,而不是盲目幫。那么應該怎么做?作為管理者可以給下屬提意見,交給他們方法,但自己不能動手,而是要把自己的雙手綁起來。*認為,核心崗位的人員都是管理者,而在這之上的管理者是所有承擔貢獻的責任,并且能夠實質的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這一位管理者不能永遠是在救火,如果一直救火,說明組織存在著制度問題或者缺乏遠見,那么問題出現了,作為管理者的你,是否在四處救火?
3、管理者要身先士卒,是不是和上述的觀點。管理者要把自己的手綁起來自相矛盾呢?其實,這并不矛盾,管理者要身先士卒,主要是看在何處身先士卒。當遇到創(chuàng)新業(yè)務很大的困難的時候,一定是管理者先上。在一個公司,任何困難的創(chuàng)新的業(yè)務管理者,必須要先做管理者,就是團隊的天花板。管理者身先士卒是為了激勵大家。但更重要的是,為了躬身入局,總結經驗,然后復制給自己的團隊,到最后才能綁住自己的雙手,給員工建議,幫助他們成長。當員工遇到困難時,管理者就要告訴他們解決的方法。因為作為管理者的你,基本上都做過這些事,他們面對的困難你也都遇到過。當下屬成長的管理者可以放權,但還是要把握住大的方向,這樣是為了保證目標不跑偏。所以管理是有尺度的,管理不是誰管誰,而是誰幫誰。當員工出錯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員工,這恰恰是管理者的義務和責任。
最后用巴頓將軍所說的一句話作為總結,成為最優(yōu)秀的管理者,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下屬的錯誤中找到自己的責任。
轉載:http://santuchuan.cn/zixun_detail/113277.html